2015年12月28日 07:23
來源:法制網
從昨夜開始的一場雪再次拯救了北京的天空!進入12月以來,首善之區北京已發布了兩次空氣污染紅色預警,繼北京之后,河北省的邯鄲、廊坊、邢臺、辛集、德州、天津、安陽等10城市也先后啟動了紅色預警。環境問題特別是空氣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當今國人日常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
“我國環境污染的價格被嚴重低估”、“污染減排只是數字上的降低”、“中國扎扎實實地走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2015年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包括諸大建、劉勝軍等在內專家的這些觀點,直戳環境污染治理的根根軟肋。
過去已成為歷史,未來的環境污染治理之路該如何走?眼下,環保十三規劃正在起草過程中,作為該規劃的起草人之一,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堅定地表示,十三五環保規劃的核心是環境質量改善,是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狀況已進入到危機狀態
據環保部介紹,12月19日開始的最近一輪霧霾污染,面積達66萬平方公里,其中,重度霧霾污染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保定、廊坊、邢臺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北京、濟寧、運城等25個城市為重度污染。污染期間,保定、邯鄲、邢臺、石家莊、德州、安陽等地曾出現AQI(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至700的情況。
說到環境問題,目前最令人焦慮的莫過于空氣污染。而進入12月以來的三場嚴重霧霾污染更是創下多項“首次”,北京等10城市首次啟動空氣污染紅色預警;幼兒園中小學校首次因為空氣污染停課;環保部首次打破常規深夜11點還在通過媒體發布消息……
“我們看到中國的環境已經足夠惡化,某些時段已經屬于重癥監護狀態。”說這話的是啟迪控股總裁王濟武。出身醫生家庭的王濟武說,他更習慣在醫學視角下看待中國環境問題。
雖然現在身份是企業家,但是,記者注意到,畢業于清華大學的王濟武也是一位有著廣泛影響的學者。投資做環保產業后,王濟武對于環保問題的見解更顯獨到。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已進入到危機狀態。他說,目前,中國的GDP占全球GDP總量的11.5%,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6%、28%和29%,污染物排放量居全球第一。這么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必然帶來環境質量的低下。
在他看來,目前,霧霾已成為常態,而造成霧霾的原因,說到底就是污染物排放量過大導致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空氣污染警報已經拉響,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均沒有樂觀可言。
江蘇法院一年審結環境案件超過15年
環境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海派學者諸大建、劉勝軍分別給出他們的理解。
諸大建是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諸大建還曾就綠色發展等到中南海講課。在他看來,2003年以來,重化工業回潮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諸大建說,1990年以來特別是近十年,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經濟增長是靠資源環境消耗換來的,這種增長肯定不是綠色的,更不可持續。
“多年來,一直在說,污染排放總量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專業人士都知道這是數字上的降低。” “原因是,減排的成果、技術改進的成果被數量規模擴張所對沖掉。” 諸大建說,最終的結果是,資源環境的消耗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了。
京津冀區域無疑是這種模式的一個代表�?七_潔能董事長邊程認為,京津冀已進入環境問題集中暴發期,盡管每個研究機構對霧霾成因說法不一,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近幾十年過于拼資源所帶來的后果需要幾十年來償還。
“2007年,創造一個GDP,需要投資2.3元,到2015年的今天,創造一個GDP,需要5元以上的投資。”劉勝軍認為,同樣投資所創造的GDP越來越少是現實。在他看來,投資效率低的原因是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從1980年到1990下降到60%,有些行業連60%都達不到。”這是劉生軍給出的數據。
劉勝軍是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他認為,產能過剩最嚴重的是鋼鐵行業,“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產量相當于,國際上第二到第十位國家鋼鐵產量加起來的總和。美國、印度、日本、韓國的鋼鐵產量加起來只有中國的一半。”在劉勝軍看來,這是一個沉重的現實。這種產業結構無疑環境污染埋下伏筆。
劉勝軍說,高投入所帶來的增長模式非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導致環境污染不可收拾。
除了產能嚴重過剩,劉勝軍認為,生產要素價格特別是環境污染價格被嚴重低估,也是亟待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我非常沉重地看到一個數據。2014年,江蘇全省法院一審審結污染環境犯罪案件33件,涉及犯罪嫌疑人近百,同比分別增長450%和525%,超過現行刑法生效以來15年全省法院審結的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和人數的總和,其中2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同比增長23倍。2015年1至9月,江蘇全省共計29人因環境污染等相關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同比增長61%。”劉勝軍說:“江蘇省法院2014年干的活超過了過去15年,說明什么,是2014年江蘇省的企業加班加點排污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政府嚴重不作為。”
對于如何解決這種現狀,劉勝軍的看法是,環保局要向法院一樣垂直管理,“不能聽地方指揮,因為地方政府的核心目標就是GDP,聽地方政府的,環保局就會變成一個擺設。”劉勝軍認為,環保執法是中國環境的最大問題。
“十三五”重在解決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
今年是“十二五”環保規劃的收官之年,明年將進入下一個五年規劃時期。眼下,“十三五”環保規劃正在起草之中。作為“十三五”環保規劃的起草人之一、中國環境規劃院的副院長吳舜澤說,他主張“十三五”環保規劃必須把重心放在環境質量的改善上,放在老百姓的關切上。
“‘十三五’環保規劃,核心是環境質量改善,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 吳舜澤說,環境質量的改善;讓老百姓感受得到環境治理的成效是“十三五”環保規劃關注的根本問題,在他看來,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江蘇省老百姓提出尋找可以游泳的水體,老百姓要求改善環境的訴求強烈,要增加老百姓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吳舜澤說,如何判斷環境好壞,老百姓認為環境好了就是好了,吳舜澤認為:“不可能讓每個老百姓都成為環境科學家。”
劉勝軍則提出,要加強法制特別是環境保護的執法。
“‘十三五’,取決于環保執法力度的大小,環保執法力度越大,污染企業就會守法,就會加大環保治理的投入。”劉勝軍說,今年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是一個新的重要起點,但是,光有法沒有用,關鍵是執法,在于落實,其中,怎么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一個重要挑戰。
“霧霾現實已經一再提醒我們,即使經濟還要下滑,也要加大環境保護,因為那些污染的GDP,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劉勝軍說。
|